親戚、朋友之間經濟往來本是件平常事兒。但經營傢具公司的劉先生卻萬萬沒有想到,因為信任自己的親侄子,發貨時沒有立下任何字據。當再找侄子討要拖欠貨款時,卻遭到汽車借款拒絕。日前,這樁發生在親叔侄之間的買賣合同糾紛案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公開審理,依靠電話錄音等證據,叔叔劉先生最終打贏了官司,討回36萬餘元欠款。由於該案頗受關註,51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旁聽了庭審。
  劉先生訴稱,小劉和他是叔侄關係,為了扶植小劉創業,劉先生主動幫他在成都開設門情趣用品店,並提供自己傢具廠生產的健康椅等產品供其銷售。當時,小劉以“都是一家人不需要”等理由未立任何買賣合同字據,雙方僅憑口頭達成一份“滾動欠款不得超過30萬”的君子協議。
  去年10月,劉先生從財務口中得知,侄子小劉累計拖欠貨款已達60餘萬房屋貸款元,遂要求其歸還欠款。經過對賬核實,小劉夫婦確定欠劉先生63萬元並寫下“還款計劃書”傳真到東莞的傢具公司,但其後僅支付少量貨款。多次催促下,小劉夫婦又傳真了一份“還款承諾書”給劉先生,答應在去年12月5日之前償還欠款30萬元整,否則就放棄健康椅產品的經營權。去年底,小劉明確表示不再經營劉先生的傢具品牌,但只同意按照“承諾書”的內容還款30萬元,扣除移交的庫存產品和債權後,只需再付給叔叔8萬餘元。對於第一份“還款計劃書”,小劉提出是傳真複印件,且無來電號碼顯示,自己不予承認。
  在案件的庭審中,小劉對“還款計劃書”所提欠款63萬餘元一事矢口否認,堅稱自己只簽署過“承諾書”,只欠叔叔30萬元整。對此,劉先生出具了一份雙方的通話錄音並當庭播放,錄音中可以清晰地聽到小劉承認差欠貨款58萬多支票貼現元。對此,小劉辯稱自己另與叔叔公司有28萬元業務往來,卻又無法自圓其說。
  法庭經審理認為,雖然叔侄之間沒有訂立書面的買賣合同且小劉當庭否認欠款數額,但通過對“承諾書”的文意進行解讀,其中並無“付清”貨款的意思表示,且雙方在長達數年的經濟往來中差欠貨款金額為30萬元整數的情況不符合常識、常理,結合叔叔與侄子關於58萬元的對話錄音,可以認定小劉拖欠58萬餘元貨款事實存在。據此,法院判令小劉在判決書生效10日內,usb一次性給付劉先生欠款36萬餘元。
  文豪 夏旭東 劉芳祁 本報記者 晨迪
  法官提醒>>>
  親朋經濟往來 也要留下字據
  昨日,本案主審法官告訴記者,近年來,親屬之間、朋友之間因經濟糾紛對簿公堂的情況日漸增多。分析這類案件不難發現其中較為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即因雙方關係特殊,往往不註重簽訂留存書面協議和不履行法律程序。特別是在涉及經濟往來的合同簽訂、履行、解除等環節,不簽訂“白紙黑字”的書面協議。因此一旦發生糾紛對簿公堂,給法院認定事實帶來困難。因此提醒大家,即便是親友,在買賣、借款等經濟往來中,一定要註重簽訂、留存書面的合同,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原標題:親叔侄對簿公堂錄音討回36萬欠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w48mwgb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